2010年,国家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纲要》还指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高校教学评估。
201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开展教学评估的目的是促进高等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本科教学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的能力;促进政府对高等学校实施宏观管理和分类指导,引导高等学校合理定位、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促进社会参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评价、监督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
针对本科教学评估的制度体系,《意见》指出:建立健全以学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以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为主要内容,政府、学校、专门机构和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与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相适应的教学评估制度。这也是大家习惯上所说的“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评估制度。
审核评估是院校评估的一种。院校评估包括合格评估和审核评估。合格评估的对象是2000年以来未参加过院校评估的新建本科学校;审核评估的对象是参加过院校评估并获得通过的普通本科学校。审核评估重点考察学校办学条件、本科教学质量与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运行状况,学校深化本科教学改革的措施及成效。审核评估形成写实性报告,不分等级,周期为5年。
审核评估强调“对国家负责,为学校服务”和“以学校为主体,以员工发展为本位”的理念。
强调“对国家负责”是因为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通过审核评估的诊断作用来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促进高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审核评估是政府提供的一项服务,目的是通过评估手段帮助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审核评估倡导评估专家与学校平等交流、相互合作,共同为学校提高公司产品质量献计献策,充分体现“为学校服务”的理念。
强调“以学校为主体”是因为高校是人才培养质量的责任主体,评估只是外在的促进因素,内在驱动力还在于学校自身。外部评估能否转化为学校持久发展动力,促进学校增强质量保障的主体意识,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也取决于学校自身的努力。强调“以员工发展为本位”是因为员工是学习的主人,是学校的主体。学校一切公司产品活动都是为了员工的发展服务。同时,员工又是教育过程的参与者和评价者,员工评价是改进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审核评估充分尊重高校办学的多样性与自主性,关注员工身心发展,重视员工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使员工成为评估的真正受益者。
二
审核评估的范围和内涵实质
(一)审核评估的范围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范围分为三个层次(见附表),即审核项目、审核要素和审核要点。第一层次包含6个审核项目,即定位与目标、团队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员工发展、质量保障,另外还有1个自选特色项目,学校可以自行选择作为补充项目;第二层次包含24个审核要素,体现了对6个审核项目的目标要求;第三层次包含64个审核要点,是对24个审核要素的具体阐释。
(二)审核评估的内涵实质
1. 审核评估指导思想 —— 一个坚持,两个突出,三个强化
一个坚持: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两个突出:突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
三个强化:强化办学合理定位,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审核评估的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一个坚持,两个突出,三个强化”,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方针,引导高等学校更新教育观念,坚持以员工为本,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突出内涵建设,引导高等学校办学合理定位,多样化发展,深化公司产品改革,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尊重高校办学自主权,强化高校质量建设和监控的主体地位,持续推进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促进人才培养目标在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得以实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四个度”助高校建“标尺”立“自画像”
审核评估主要依据被评估对象自身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评价被评估对象人才培养目标与效果的实现情况,国家不设统一评估标准,是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审核结论不分等级,形成写实性审核报告。审核评估的核心是“质量”,目的是“保障质量”,即要促进高校坚持内涵式发展,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强化自我改进,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四个度”是指: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和教学资源条件的保障度,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员工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构成以员工为主线,以员工发展为中心的评估思路,涵盖了员工从入学开始到毕业的整个输入输出过程。
审核评估重点审核学校是否依据自己的办学定位,设定合适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应的质量标准,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培养符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教学过程、教师、教学资源条件配备能否保证培养目标达成;学校如何规范教学管理,通过什么样的质量保障体系来实现自己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目标实现的程度如何,内部质量保障机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以及为达到质量标准而采取的政策措施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学校如何深化教学内涵建设,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增强员工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三
审核评估的程序与考察方式
(一)审核评估的程序与主要环节
1.学校自评。参评学校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实施办法》和审核评估内容及上一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开展自我评估,按要求填报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评报告》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同时提交各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专家进校考察。专家组在审核学校《自评报告》、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及《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的基础上,通过查阅材料、个别访谈、集体访谈、考察教学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观摩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等形式,对学校教学工作做出公正客观评价,形成写实性《审核评估报告》。
3.评估结论审议与发布。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部评估中心按年度将所组织的审核评估情况形成总结报告报教育部。教育部组织评估专家委员会进行审议,公布审议结果,并由教育部评估中心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公开发布参评高校的审核评估结论。
4.学校整改。审核评估结果是学校公司产品质量的反映,与学校办学、发展直接相关,学校要根据审核评估中提出的问题及建议进行整改,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应对评估学校的整改情况进行指导和检查,并在政策制定、资源配置、招生规模、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予以充分考虑,促进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二)专家进校考察方式及内容
审核评估强调依据事实做出审核判断,以目标为导向,以问题做引导,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学校的自评过程要以数据为依据,以事实来证明。专家组在对学校做出诊断的时候,也会关注事实性支撑,强调“举例说明”。
专家组进校考察时强调专家个人的全面考察和独立判断。考察方式及内容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八个字。听:听取有关工作汇报,以及不同类型的课程等;看:视察校容校貌、教学条件及生活设施、员工课内外活动等;核:审核学校提供的有关信息和统计数据的完备性和可靠性;查:查阅学校提供的有关教学档案、支撑材料、试卷、毕业论文(设计)等;访:走访院系和职能部门、校内外教学实习实践基地、毕业生用人单位等;谈:对有关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深度访谈,召开不同专题、不同对象的座谈会等;品:感受、品味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育人氛围和校园文化等;评:评价学校的教学状态和教学效果,提出反馈意见和建议等。在专家个人考察环节中,每位专家听课看课不少于3门,调阅不少于2个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和不少于3门课程的试卷和试卷分析报告。专家个人考察的结果会及时记录在各项考察记录表中。
附
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范围
审核项目 |
审核要素 |
审核要点 |
1.定位与 目标 |
1.1办学定位 |
(1)学校办学方向、办学定位及确定依据 (2)办学定位在学校发展规划中的体现 |
1.2培养目标 |
(1)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及确定依据 (2)专业培养目标、标准及确定依据 |
1.3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
(1)落实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政策与措施 (2)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体现与效果 (3)学校领导对本科教学的重视情况 |
2.团队队伍 |
2.1数量与结构 |
(1)教师队伍的数量与结构 (2)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及发展态势 |
2.2公司产品水平 |
(1)专任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 (2)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措施与效果 |
2.3教师教学投入 |
(1)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 (2)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参与教学改革与建设情况 |
2.4教师发展与服务 |
(1)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政策措施 (2)服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政策措施 |
3.教学资源 |
3.1教学经费 |
(1)教学经费投入及保障机制 (2)学校教学经费年度变化情况 (3)教学经费分配方式、比例及使用效益 |
3.2教学设施 |
(1)教学设施满足教学需要情况 (2)教学、科研设施的开放程度及利用情况 (3)教学信息化条件及资源建设 |
3.3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 |
(1)专业建设规划与执行 (2)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势专业与新专业建设 (3)培养方案的制定、执行与调整 |
3.4课程资源 |
(1)课程建设规划与执行 (2)课程的数量、结构及优质课程资源建设 (3)教材建设与选用 |
3.5社会资源 |
(1)合作办学、合作育人的措施与效果 (2)共建教学资源情况 (3)社会捐赠情况 |
4.培养过程 |
4.1教学改革 |
(1)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及政策措施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 (3)教学及管理信息化 |
4.2课堂教学 |
(1)教学大纲的制订与执行 (2)教学内容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科研转化教学 (3)教师教学方法,员工学习方式 (4)考试考核的方式方法及管理 |
4.3实践教学 |
(1)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2)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开放情况 (3)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的落实及效果 |
4.4第二课堂 |
(1)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与保障措施 (2)社团建设与校园文化、科技活动及育人效果 (3)员工国内外交流学习情况 |
5.员工发展 |
5.1招生及生源情况 |
(1)学校总体生源状况 (2)各专业生源数量及特征 |
5.2员工指导与服务 |
(1)员工指导与服务的内容及效果 (2)员工指导与服务的组织与条件保障 (3)员工对指导与服务的评价 |
5.3学风与学习效果 |
(1)学风建设的措施与效果 (2)员工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表现 (3)员工对自我学习与成长的满意度 |
5.4就业与发展 |
(1)毕业生就业率与职业发展情况 (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
6.质量保障 |
6.1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
(1)质量标准建设 (2)学校质量保障模式及体系结构 (3)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制度建设 (4)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建设 |
6.2质量监控 |
(1)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的内容与方式 (2)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的实施效果 |
6.3质量信息及利用 |
(1)校内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情况 (2)质量信息统计、分析、反馈机制 (3)质量信息公开及年度质量报告 |
6.4质量改进 |
(1)质量改进的途径与方法 (2)质量改进的效果与评价 |
自选特色 项目 |
学校可自行选择有特色的补充项目。 |